加载中...

三部门联合整治“伪科普”:严禁AI滥用与虚假医疗宣传

2025/11/07 · Ai资讯
21
0

11月7日,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公布消息,国家卫健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《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(试行)》,明确 10类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,旨在进一步规范线上健康传播秩序,维护医学科普的专业性与公信力。

 

据介绍,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,互联网已成为大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。然而,部分医务人员以科普名义“带货”“打广告”,甚至违规泄露医疗信息、夸大疗效、制造虚假案例,偏离了健康科普的初心,也损害了医疗行业形象。

为此,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系统梳理了当前互联网健康科普存在的突出问题,并通过《清单(试行)》明确了禁止行为,其中包括:

  • 不得以健康科普形式违法违规发布广告、进行导流或通过直播带货、推销医药产品、保健食品、养生课程等牟利;

  • 不得夸大病情与治疗效果,不得以“神医”“神药”进行虚假宣传,不得虚构病例、杜撰故事误导公众;

  • 不得滥用人工智能技术,发布未经核实真实性与科学性的AI生成内容,或未显著标识AI生成、合成信息。

此外,《清单(试行)》还强调,涉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或仍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手段,不得夸大功效或误导性传播。对于非医务人员冒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身份、违规开展宣传的行为,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。

业内人士指出,此举不仅将净化互联网健康传播环境,也为AI时代下医学科普的边界划出了清晰红线。未来,权威、真实与规范将成为衡量健康内容可信度的新标准。

您需要登录后再评论
登录
{{item.user_nickname}}
{{item.create_time_txt}}待审核
{{item.comment_number}}
{{item.zan_num}}
{{item.zan_num}}
删除
{{comment.user_nickname}}
@{{comment.reply_nickname}}
{{comment.create_time_txt}}待审核
{{comment.comment_number}}
{{comment.zan_num}}
{{comment.zan_num}}
删除
展开更多
加载更多
回复@{{replyItem.user_nickname}}的评论
取消
回复
删除评论
确定要删除该评论吗?
取消
确定
登录
注册账号
找回密码
注册邮箱已存在
两次输入密码不一致
注册并登录
直接登录
找回密码
两次输入密码不一致
确定
注册账号